很遺憾,因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無法獲得最佳瀏覽體驗,推薦下載安裝谷歌瀏覽器!
1900年時,首度將電凝及使用在醫療用途上,當時,透過閃照燈泡的10kHz震蕩電流產生火花,而對皮膚病灶進行燒灼。 首度運用在實際手術的裝置是由Bovie所發展:一臺可以進行燒灼和分割的密閉回路儀器,可以講這就是現代高頻電刀的原型。
高頻電刀使用在手術的電流強度通常在100 到800m安培 ,電壓在10 到500伏特,頻率范圍在50和300kHz (相當于電力20到320瓦特)。此電流產生熱能,但是應避免法拉第電流以免引起神經刺激。在電壓高于19伏特時發生電弧(Electric arcing)。
電流特征取決于組織效應,高頻電刀在進行切割和電灼凝血時,其在細胞之作用依照電流強度和波型(頻率)而定。
高頻電刀切割人體組織時的電流
使用快速提高細胞溫度到100°C以上的電流進行切割組織:所含的水被蒸發,細胞爆炸。使用的電流低電壓、低功率,同時是非調節及具穩定性的,這可確保迅速達到蒸發細胞的適當溫度。
高頻電刀在進行凝血時的電流狀態
高度調節和低強度間歇電流將迫使細胞溫度低于100°C,通常是 60°到80°C。超過55°C之后,蛋白質具不可逆變性,但是溫度仍低于細胞蒸發溫度,蛋白質凝結物和脫水細胞共同作用達到止血效果。